2019-07-05 23:33聯合報 記者王昭月/高雄報導
教育部斥資近5千萬元整合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打造的高值化扣件智慧製造系統類產線教學工廠,昨在正修科大啟用,未來可協助學生強化職場技能,畢業即就業、就業即上手,備受產、學二界期待。
高值化扣件智慧製造系統類產線教學工廠昨由教育部政務次長劉孟奇、金屬工業中心董事長林仁益、台灣螺絲公會理事長蔡圖晉與正修科大校長龔瑞璋等人連袂揭牌,開啟高值化扣件產業新里程。
有別於傳統螺絲工廠長年與噪音、汙漬為伍,設在正修科大的高值化扣件教學工廠,率先整合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一條龍高值化扣件檢測篩選設備及智能無人搬運車系統等先進功能,大幅提升產能、降低成本。
劉孟奇說,教育部投資創新設備,弭平學用落差,讓學生在學期間就能學到業界最先進的技術,「從類產線教學工廠結訓的人才,都是品質保證」。
正修科大校長龔瑞璋率來賓參觀教學工廠時進行隨機測試,機器能精準篩出有做記號的螺絲,讓大家看了嘖嘖稱奇。龔瑞璋說,這套設備能協助傳統產業掌握雲端競爭力,讓技術及產能再升級。
學校表示,這套系統聘請具有實務經驗的法人及產學專家授課,今年暑假起將有20多名種子教師接受144小時訓練,100多名技優生接受54小時的先導課程及144小時的實務訓練,為企業培訓專業人才,為學生提升職場就業力。